10月16日至17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首场交流活动在济南时光艺术之城举办。本场活动主题为“儿童电影中的角色塑造与儿童成长”,多位电影从业人员围绕儿童电影角色塑造以及对儿童认知发展、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形成等内容进行了交流研讨。
“有缺点的主角”如何引导孩子接纳与成长?《家有儿女》总策划出品人张林书认为,儿童角色塑造需要“不完美的英雄”。张林书说:“传统角色完美但遥远,而有缺点的角色,才能让孩子们感觉到‘被理解’,进而让孩子们从角色的真实、鲜活与有温度中获得勇气和力量。”自《家有儿女》这部经典剧目播出以来,其塑造的刘星、夏雪、夏雨等儿童角色,陪伴并温暖了众多孩子的童年。
资深导演邓原以其执导的真人真事改编儿童电影《我,就是风!》为例,就“让缺陷作为个性之光”主题进行了交流。“我们通过沉浸式采访与追踪拍摄,最终提炼出了‘逆生长’与‘缺陷美’两大核心,重点刻画主人公从生活自理到超越常人、最终勇敢追梦的‘战胜自我’历程,展现出主人公强大的内在生命力。”邓原介绍道,这类儿童影片挑战巨大,同时其创作的意义深远,希望业界共同探索发行与票房瓶颈的破解之道,让更多优秀作品能够真正抵达观众,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来自德国的导演维特·荷默认为,创作过程要敢于打破常规。他介绍了其执导的作品《飞虎阿七》的创作历程,无论是力排众议选用4岁幼儿担任主演,还是耗费远超常规的期限与动物演员磨合,核心都在于彻底进入儿童的想象世界,尊重他们的视角与情感体验。他说,成功的儿童电影不仅代表娱乐,更能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全球文化的共通性,无论来自何方,人们都共享着对家庭的爱与对自由的向往,从而在孩子心中埋下同理心、包容与独立思考的种子。
活动期间,还有众多从业者就重视角色原型属性、聚焦“家庭情感”主题、特殊儿童内心世界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据悉,本届影展期间还将陆续开展多场交流活动,全方位助力儿童电影事业的繁荣与创新。
记者:王铮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杨荷放
【来源:新黄河】
景盛配资-申请股票杠杆-在线配资知识-散户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