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这次又在南海惹事了。12号,两艘菲律宾公务船未经通报闯入我方铁线礁海域,态度明显挑衅。我国海警多次呼喊警告,但对方不但不理,还突然加速冲向礁滩,试图靠近甚至登陆,期间有意向我方船只靠撞,双方最近的距离不到五米。结果菲律宾船自身受损,烟囱被撞凹,却反过来指责我方“欺负人”。这类行为看起来不像是正常航行,更像是有预谋的“碰瓷”挑衅。
这种套路并非首次出现。去年仙宾礁、今年黄岩岛时,菲律宾也曾闯入相关海域、制造摩擦,随后在国际场合寻求同情。不同的是,这次我方早有准备。海警通过外侧封堵与穿插机动,三艘船从左、中、右形成包围圈,彻底封死了对方的退路和变向路线。菲律宾船想硬闯正面会被挡住,想绕行两侧也无路可走。
在对峙升级、对方试图撞击时,我方果断启用水炮进行驱离。使用水炮并非滥用武力,而是精准针对对方船只的设备区(例如导航雷达),目的在于瘫痪其行动能力、迫使退离,同时尽量避免人员伤亡和制造国际炒作材料。这样的应对既守住了礁滩,又保持了处置的专业与克制。
为何菲律宾敢屡屡挑衅?背后有其底气,一部分来自外部支持的想象。但这回美国并未显著介入。近年来美方在全球多地面临牵制:对乌援助持续耗费资源,中东局势与航母安全压力、国内军费与预算争执等,都使其在亚太的介入力度受限。美方“顾不上”并非孤立原因,但确实让一些地区冲突方估计有可乘之机。
展开剩余58%从我方角度看,菲律宾的一些做法是有板有眼的剧本化挑衅:先用渔船和公务船混合掩护,主力船在后方支援,制造“闯礁—撞击—舆论”链条。因此这次我方采取的策略是“先制关键”,针对挑衅主力船只展开拦截与驱离,同时对协助船只一并驱赶,做到迅速压制并切断其行动链条。黄岩岛周边亦部署了多艘海警和军舰协同防守,使对方难以突破防线。
至于菲律宾国内动因,除了外部因素之外,也可能与其国内政治和经济利益有关。马科斯政府在中期选举后的政治压力、以及铁线礁附近潜在的油气探测成果,都会成为促使其冒险试探的动因。但无论动机如何,南海不是任意挑衅可得逞的地方——特别是在对方遇到坚定、有节制且专业的执法回应时。
总体来看,这次事态再次表明:外部支持并非万能,美国全球资源与注意力的分散削弱了其即时干预能力;而我方在维护主权和海域秩序上,手段日趋成熟、部署更有章法。给外界和对手传递的信息很清楚:我们的礁滩可以守住,我们的执法既有力度也有分寸。继续抱着“靠他国撑腰、碰瓷博声量”的策略,只会在下一次付出更大的代价。
发布于:天津市景盛配资-申请股票杠杆-在线配资知识-散户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