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文言文限时训练试卷:《赵奢收税于平原君家》
一、文言文阅读(原文及译文)
原文:
赵田部吏赵奢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之。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使治国赋,国赋太平,民富而府库实。
译文:
赵国的田部官吏赵奢征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理,杀掉平原君家九个管事的人。平原君愤怒,准备杀死赵奢。赵奢说:"您在赵国是王室贵公子,现在如果纵容您家而不奉行公事,那么国法就会被削弱,国法削弱则国家衰弱,国家衰弱则诸侯发兵入侵,这将使赵国无法存在,您又怎么能享有这种富贵呢!凭您的尊贵地位,只要奉公守法那么上下就安定了,上下安定则国家强盛,国家强盛则赵国政权稳固,而您贵为王族,难道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认为他很贤能,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让他主管国家税收,他把税收工作做得很好,使百姓富裕而国库充实。
展开剩余78%二、题目部分
1. 文言基础知识考查(每题2分,共8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 平原君家不肯出
② 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③ 今纵君家而不奉公
④ 国弱则诸侯加兵
2. 句子翻译(每题4分,共12分)
(1)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
(2)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3)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3. 内容理解与分析(共14分)
(1)赵奢为什么坚持要对平原君家依法收税?(4分)
(2)赵奢是如何说服平原君的?请分析他的说理方式。(6分)
(3)这个故事体现了怎样的法治思想?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4分)
4. 拓展与运用(6分)
(1)如果赵奢生活在今天,他的行为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哪些方面?(3分)
(2)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3分)
三、参考答案与解析
1. 文言基础知识考查
(1)答案:
① 出:缴纳
② 用事者:管事的人
③ 纵:纵容、放任
④ 加兵:发兵入侵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实词的理解。"出"在此处特指"缴纳租税";"用事者"是固定搭配,指掌管事务的人;"纵"表示放任、不约束;"加兵"是军事术语,指发动战争。
2. 句子翻译
(1)译文:您在赵国是尊贵的公子,现在如果纵容您家而不奉行公事,那么国法就会被削弱。
【解析】注意"纵"字的准确翻译,以及"法削"的被动语态处理。
(2)译文:凭您的尊贵地位,只要奉公守法那么上下就会安定。
【解析】"奉公如法"要译为四字短语,保持原文的简洁有力。
(3)译文:平原君认为他贤能,把他推荐给赵王。
【解析】注意"言之于王"的介词结构后置,需要调整语序。
3. 内容理解与分析
(1)答案:赵奢坚持依法收税是因为他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纵容权贵违法会导致国法削弱、国家衰弱,最终损害包括权贵在内的所有人的利益。
【解析】要求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赵奢执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答案:赵奢采用层层递进的说理方式,从"法削→国弱→诸侯加兵→无赵"的因果关系,以及"奉公守法→上下平→国强→赵固"的良性循环,让平原君明白严格执法最终对贵族也有利。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理逻辑的分析,要求把握文本的论证结构。
(3)答案: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思想,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适用性。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是:法治建设需要坚持公平公正,权力不能超越法律,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解析】要求联系现实,理解古代法治思想的现代意义。
4. 拓展与运用
(1)答案: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依法行政的要求、维护法律权威的法治精神。赵奢的行为体现了现代法治中的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联系,要求运用现代法治理念分析历史事件。
(2)答案示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意味着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要遵守同样的法律规则。就像在学校里,校规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好或者家庭背景特殊就区别对待。这样才能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解析】要求结合生活实际,体现对法治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发布于:江苏省景盛配资-申请股票杠杆-在线配资知识-散户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