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唐翊宣 刘启强
厉害了,我的校!
唐翊宣 刘启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要求,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在广西,有一所专注培育“育梦人”的学府——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广西幼师”)。八十余载春秋,学校秉持“慈幼为源,立人为本”的初心,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输送了近15万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幼教人才。这里既是知识汇聚地,更是教育情怀的孕育摇篮,从这里走出的学子都对幼教事业满怀热忱。
以德润心:让教育情怀扎根生长
广西幼师坚守师德是教育基石的理念,以“课程思政”与“教育实践”为依托,精心搭建师德培育桥梁,实现“知、情、意、行”贯通。
校内“专业建设共同体”积极探索实践,催生“教育家精神育人”观念。《学前教育学》《幼儿游戏生成与组织》等课程思政示范课发挥引领作用,助力学生树立正确儿童观、教育观和教师观,增强教育情怀与从教意愿。
课堂外,“三习”等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学生体验和践行师德的重要平台。“我与名园长面对面”讲座和顶岗支教活动,让学生接触教育前沿,感受教育魅力,培育教师情怀与专业自信。
学校还融入本土特色文化,“广西三月三”的欢乐之声、“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厚重之情,都成为理想信念和师德教育的宝贵资源。第二课堂活动让这些文化滋养学生心灵,《稚慧型幼儿教师成长故事》读本更是激发学生投身幼教的远大抱负。近3年,该校超70%应届毕业生投身广西学前教育工作,彰显了学校的师德教育成效。
岗课赛证:让专业成长贴合实际
在广西幼师,培育学生专业能力是教育核心。学校深入剖析幼儿园教师工作、师范生认知特点与成长规律,梳理出六个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块,涵盖职业感悟、活动设计、班级管理等方面,模块间紧密关联。“课堂实作—实训室实训—幼儿园实习”的递进式任务清单,为学生铺就清晰的成长路。
为使课程贴合岗位需求,学校以“岗课赛证”一体化为导向推进改革。瞄准幼儿园岗位需求,将职业能力融入毕业要求指标点,优化课程内容,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治区师范生技能大赛等竞赛内容与评分标准融入课程,消除竞赛与教学“两张皮”现象。同时,学校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1+X”等级证书学习内容和标准贯穿教学,实现教学与证书考核无缝对接。“我们的毕业生保教能力强,具备说唱弹跳画等技能,岗位适应能力获广泛认可,”广西幼师党委书记黄美娟说。
贯通育人:让成长之路更有光芒
广西幼师坚持以“双导师三场域”育人,将实践贯穿于学生专业成长的每一个环节,让他们的成长之路行稳致远。
学校基于幼儿园教师岗位能力,遵循“岗位基本能力—实践模块—典型工作任务—学习清单”路径,细化实践教学内容。每个典型任务下的学习清单按照“课堂实作—实训室实训—幼儿园实习”的逻辑顺序递进,引导学生通过“认知—体验—运用”路径,打通三个学习场域的理论与实践融合壁垒。
广西幼师还打破校、园、企界限,整合资源打造高质量“双师型”教师团队。与广幼稚慧幼教集团等签订“校—园—企”协同培养协议,形成内部协作机制。园企骨干教师“走院”、高校教师“走园”,实现互聘互兼。学校积极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汇报演出和技能检测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学业导师在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悉心指导。
近3年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各类赛事中成绩优异,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金奖1项,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一等奖三项,自治区级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等。追踪调研结果显示,95%以上毕业5—10年的毕业生在所工作的幼儿园、工作地域发挥了骨干示范作用。
广西幼师在师德培育、专业能力培养、情感育人方面多点发力,为幼教事业培育出众多优秀人才,在幼教领域绽放独特光彩。(图片由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提供)
景盛配资-申请股票杠杆-在线配资知识-散户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