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的洛克菲勒中心,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匆匆而过。
他们西装革履,怀揣着对财富的渴望,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座地标建筑的缔造者,约翰・D・洛克菲勒,曾在 19 世纪中叶的克利夫兰贫民窟里,啃着发硬的黑面包,在煤油灯下计算着每一分钱的用途。
很难想象,曾经如此落魄的他,后面却成了石油大王,身价折算到现在,超过3000亿美金,妥妥的首富。
接下来我会和你分享首富洛克菲勒,送给穷人的3个认知,如果你想要变富,建议你至少悟透2个
认知1:工作不是为了钱,是为了 “成为谁”
“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把最好的时光卖给了老板。” 这是一个高赞回答,但洛克菲勒却说:“工作是一切繁荣的来源,也是商业天才的塑造者。”
1855 年,16 岁的洛克菲勒在克利夫兰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 —— 簿记员,周薪 3.5 美元。
换算到今天,相当于月薪 4000 元。但他每天天不亮就到办公室,把账本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核对三遍。当其他学徒抱怨 “这工作连买双像样的皮鞋都不够” 时,洛克菲勒却在日记里写道:“在这里,我学会了尊重数字与事实,这比黄金更珍贵。”
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信中说:“收入只是你工作的副产品,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获得了什么,而在于我们因此成为什么。” 这与现代心理学中的 “自我决定理论” 不谋而合 —— 当工作能满足人的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时,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想想看,你每天花 8 小时做重复性劳动,换来的是月底的工资条;而你的老板用同样的时间,在思考如何优化流程、开拓市场。他买的不是你的时间,而是你的认知。当你的认知停留在 “月薪多少” 时,你永远只能是个打工者。
1863 年,洛克菲勒投资炼油厂时,所有人都嘲笑他:“放着稳定的簿记员不做,去搞什么冒险的石油生意!” 但他在给合伙人的信中写道:“炼油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证明我们能创造价值。”
他亲自设计炼油流程,将原油利用率从 50% 提升到 90%;他研究铁路运输,发明了油罐车,将运输成本降低 60%;他甚至在办公室里摆了张行军床,连续 72 小时守在蒸馏塔旁,直到解决最后一个技术难题。
在深圳某电子厂,流水线上的工人每天重复 2000 次拧螺丝的动作。
他们的工资从 2000 元涨到 5000 元用了 10 年,但技能却停留在 “拧螺丝” 上。
而同期,厂里的技术员小李,主动学习自动化编程,3 年后成为工程师,月薪 2 万。
所以说啊,当你把工作当 “赚钱工具” 时,你只是在出卖体力;当你把工作当 “成长道场” 时,你是在投资未来。
怎样才能让工作更有意义呢?从明天起,做这三件事
去每天记录 3 个成长点,比如 “今天学会了用 Excel 的 VLOOKUP 函数”,而不是 “今天又加班了”。
再去主动承接有挑战的任务,当老板问 “谁愿意负责新项目” 时,第一个举手。
每月投资 10% 的收入在技能提升上,去买课程、买书,或者参加行业培训。
洛克菲勒说:“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美好的;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当你开始享受工作带来的成长时,财富自然会追着你跑。
认知2:拒绝无效社交,你身边的人正在 “偷走” 你的未来
“我认识某上市公司 CEO”“我和某网红吃过饭”,这是很多人炫耀的资本。但洛克菲勒早在 1902 年就写信告诫儿子:“不要和这两种人交往:消极的人和只会索取的人。”
1870 年,洛克菲勒创立标准石油公司时,合伙人克拉克想拉一个 “名门之后” 入伙。
对方要求将公司更名为 “克拉克・加德纳公司”,理由是 “我的姓氏能吸引更多客户”。洛克菲勒断然拒绝:“我不需要用别人的姓氏来证明自己。” 最终,他用 100 万美元买断了克拉克的股份,独自掌控公司。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收入水平是他最常交往的 5 个人的平均值。洛克菲勒深谙此道,他在信中说:“人是环境的产物,与消极的人相处,你也会变得消极。”
想想看,当你和同事抱怨 “工资太低” 时,你们是在互相强化 “受害者心态”;而当你和创业者讨论 “如何开拓市场” 时,你们是在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1882 年,洛克菲勒成立 “标准石油托拉斯”,将 40 多家竞争对手纳入麾下。
但他没有选择 “和稀泥” 式的合作,而是制定了严格的筛选标准:只与认同 “效率优先” 理念的企业合作。
他的私人俱乐部里,常客包括发明家特斯拉、钢铁大王卡内基、哲学家罗素。这些人聚在一起,讨论的不是高尔夫和红酒,而是 “如何用电力改变世界”“如何让钢铁生产更环保”。
在北京某写字楼里,小张每天下班后都和同事去喝酒吐槽。
3 年后,他发现自己和同事们一样,还在抱怨 “老板太抠”“晋升太难”。
而同期入职的小王,加入了一个创业者社群,周末参加行业沙龙,3 年后辞职创业,估值过亿。
这就是现实:你花时间维护的 “人脉”,可能只是在消耗你的能量;你主动筛选的 “圈子”,才是你成长的加速器。
拒绝无效社交,可以从下面几个动作开始!
先清理你的社交圈,删掉半年没联系的人,取关只会贩卖焦虑的自媒体号。
再去主动链接高能量的人,参加行业峰会、加入学习圈子,每周认识一个比你优秀的人。
最后建立价值交换思维,不要只想着 “我能从他那里得到什么”,而是 “我能为他提供什么价值”。
当你开始用价值筛选社交圈时,你会发现,真正的人脉不是 “攒” 出来的,而是 “吸引” 来的。
认知3:延迟满足,短暂的 “不快乐” 才是财富累积的密码
穷人追求 “即时快乐”,富人享受 “延迟满足”
“月薪 3000,也要买最新款 iPhone”这是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写照。
这样只会让我们越来越穷,因为财富的累积,是一场与人性弱点的博弈。
1858 年,19 岁的洛克菲勒向父亲借款 1000 美元创业。当时,他完全可以用这笔钱买一辆拉风的马车,或者租一间豪华办公室。
但他却把钱全部投入到谷物贸易中,自己住在仓库阁楼,每天吃面包喝白水。
他在日记里写道:“今天的克制,是为了明天的自由。”
哈佛大学的 “棉花糖实验” 证明,那些能为了更大奖励而等待 15 分钟的孩子,成年后收入比立即吃掉棉花糖的孩子高出 3 倍。
忍住一时的即时快乐,才能获得终身的成长。
想想看,你用信用卡分期买了名牌包,获得了短暂的快乐,但却要为此支付高额利息;而洛克菲勒将利润再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获得了长期的财富增长。
1879 年,洛克菲勒面临一个选择:将炼油厂的利润分红,还是投资建设输油管道。
当时,股东们都希望立刻拿到钱,但洛克菲勒力排众议:“输油管道能降低运输成本,未来的利润会更大。”
他用 5 年时间建成了全美最大的输油管网,将运输成本从每加仑 0.18 美元降至 0.03 美元。1882 年,标准石油的净利润暴涨 300%,股东们分到的红利比预期高出 5 倍。
我认识一个朋友,这里就叫他小李,他每月工资 5000 元,却花 3000 元买衣服鞋子,用信用卡分期买最新款手机。
3 年后,他的存款为零,还欠了 2 万元外债。
而同期入职的小赵,每月存 2000 元,投资自己学习编程,3 年后跳槽到互联网公司,月薪 1.5 万。
你选择即时满足,得到的是短暂的快感;你选择延迟满足,得到的是长期的自由。
开始改变自己,变得延迟满足吧!
去建立 “梦想账户”,每月将 10% 的收入存入专门账户,用于实现长期目标,比如创业、旅行或学习。
再推迟购买非必需品,当你想买一件超过 500 元的非必需品时,先把它加入 “愿望清单”,30 天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还要培养 “长期思维”,做任何决策时,都问自己:“这个选择对我 3 年后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阿胖的分享完毕,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景盛配资-申请股票杠杆-在线配资知识-散户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